小张去年借给朋友5万块钱,当时随手写了张借条,偏偏忘了写日期。现在朋友迟迟不还钱,小张拿着这张「无头借条」犯愁——法律上这借条还管用吗?
《民法典》第六百七十五条其实留了个活口:没写还款时间的借贷,债权人随时能要债,但得给债务人合理准备时间。也就是说,借条没日期不影响债权效力,只是像没装刹车系统的车——能开但不好停。
关键风险点在于:
约对方喝个茶,拿出准备好的《借条补充协议》。记得要写上:「双方确认原借条形成于XX年XX月XX日」。最好同步录音录像,银行转账记录这时候就是神助攻。
在微信里发句:「老王,2023年3月借你的5万块钱最近要用,方便下月15号前还吗?」他要是回复「最近手头紧」之类,就等于变相认账。最高法院早有判例,这种电子数据能当补充证据。
带着借条去公证处,申请做「保全证据公证」。公证员会详细记录借条现状,虽然不能直接证实形成时间,但能固定当前证据状态。等真打起官司,对方想抵赖也得掂量掂量。
下次写借条记得用这个公式:
借款金额+借款人+出借人+日期+利息+违约条款=标准借条
现在很多银行APP都有电子借条功能,自动生成标准模板还能云端存证,比手写借条靠谱多了。要是已经踩坑的,赶紧按上面方法补救,债务纠纷拖得越久,变数就越多。